top of page
學員上課
師資

師資團隊作品項目

🇭🇰 香港 Hong Kong 

鄧紫棋、古巨基、梁詠琪

 

🇹🇼 台灣 Taiwan 台湾

蔡依林、蕭敬騰、張信哲、動力火車、孫燕姿、南拳嗎嗎、趙傳、羅志祥、

 

🇸🇬 新加坡 Singapore 

蔡健雅、林俊傑、文慧如

 

🇲🇾 馬來西亞 Malaysia

梁靜茹、陳威全

 

🇨🇳 中國 China 中国

袁婭維、張杰、黃綺珊、隊長、黃霄雲、鄧典、劉宇寧、蓋、張紫寧、

 

🇰🇷  韓國 Korea 、日本 Japan

崔呈媛、LCG、May 、初音未來、Do As Infinity

師資介紹

創辦人 阿沁

曾任 金曲獎評委

索尼音樂顧問

阿爾發唱片總經理

金曲獎最佳新人得主

 

火焰創造集團創辦人

華語金曲二十年資歷製作人

 

飛兒樂團創始成員

700首原創作品發表經歷

300位歌手唱片參與製作

張韶涵、蔡依琳、蕭敬騰、等

小小音樂人

關於我們的理念

為什麼 6–17 歲的孩子,需要學習「音樂創作」,而不只是「古典演奏」

在傳統教育裡,孩子學音樂,多半被引導去學「演奏」──
鋼琴、小提琴、長笛……
彈得越正確,代表越優秀。
但在創新的世代,這樣的學習方式,正在被改寫。

今天的孩子,不只是要「會演奏別人的音樂」,
而是要「創造自己的聲音」。

創作,是最能啟動「思考力」與「表達力」的學習

在音樂創作的過程中,
孩子必須同時使用邏輯(和弦、節奏)、語言(歌詞、主題)、感性(情緒、氛圍)。
這是一種綜合性的「全腦訓練」。

🎶 孩子在創作一首歌時,其實正在學會:

  • 如何把心裡的感受用語言與旋律表達

  • 如何組織故事、安排結構

  • 如何傾聽他人、團隊合作完成作品

這些能力,比彈對一首古典曲,更能影響他的一生。

創作,讓孩子「找到自己」

古典教育強調正確,但現代教育更重視「獨特」。
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與情緒。
透過創作,孩子能發現:

原來我也能寫一首屬於自己的歌。

當孩子的故事被音符記錄下來,
那份自信,是任何考試成績都取代不了的。

創作,是語言、科技與藝術的交會點

現代的音樂製作早已跨越「琴譜」與「樂器」的界線。
孩子學創作,不只是彈琴,而是:

  • 操作電腦編曲(Logic / GarageBand)

  • 理解英語、韓語、日語歌曲結構

  • 使用AI、科技輔助完成作品

這樣的學習過程,讓孩子更早接觸國際語言與數位思維,
未來無論升學、出國或進入音樂產業,都有更廣的視野。

創作,是「連接未來職業」的教育

未來十年,音樂創作者、內容製作人、配樂師、聲音設計師、AI音樂工程師
都將成為熱門職業。
從遊戲、影視、短影音、品牌到元宇宙,
都需要會創作、會用聲音說故事的人。

孩子越早學會創作,就越早進入這個未來世界。

阿沁老師的話

我從小也是學鋼琴、吉他,但後來我發現——
真正改變我人生的,不是技巧,而是「創作」。
當我寫出第一首歌的時候,我才明白:
音樂不只是練習別人的旋律,而是找到自己的聲音。

我希望更多孩子,不只是彈得好,而是能「說出自己的故事」。
這就是「小未來音樂人」存在的意義。

bottom of page